母亲节,赞美外更要让母亲幸福
母亲节带着那熟悉的麦子香轻轻地来了。早在几日前,朋友温馨的短信就提醒着我,在远方的家中,始终有一双饱经风霜的眼睛在默默的注视着自己,有一颗担忧的心在牵挂着自己。母亲不仅仅给了我们生命,她是那心中的太阳,永远闪耀着光辉,而母爱的伟大、无私总让我们眼泪不经意间夺眶而出。
除了自己的母亲,天下有太多的母亲让我们感动,有太多的母爱让人心酸不已:有不辞劳苦50多年喂养两个痴呆儿子的母亲;有为顶替儿子而挥舞钢钎、炸石修路的60多岁的母亲;有不顾寒风刺骨翻越30多里冰雪山路探望女儿的70多岁的母亲;有为子女换肾每天暴走几个小时的母亲;有为节约费用独自行走近半个月回家的母亲……这些母亲们的亲情、恩情和真情凝聚成了我们脑中永恒的画面。
有人曾经根据“母亲”一词的英语表述“mother”将母亲做了以下解释:M(many)妈妈给了我很多很多;O(old)妈妈为我操心,白发已爬上了您的头;T(tears)您为我流过不少泪;H(heart)您有一颗慈祥温暖的心;E(eyes)您注视我的目光总是充满着爱;R(right)您从不欺骗我们,教导我们去做正确的事情。母亲无疑是一个永恒的话题,描述也颇为浩瀚,可不论是什么生花妙笔总写不完,抒不尽这份情。
但是,母亲在母亲节需要的仅仅是赞美,仅仅是褒扬吗?中国的妇女总是以特别能容忍的面貌示人,她们处处以苦修者的状态,牺牲自我来顾全家庭其他成员——如牛马般劳作,污垢的面庞,蓬乱的头发,弯曲的脊背,背着家人吃残汤剩饭……这些画面一次次的将我们感动的稀里哗啦的。一次次的赞美构成了我们对母亲的理解,赞美不应该集中在母亲节,每一天都是母亲节。
赞美诚无错,但在一次次声泪俱下的赞美背后我看到了两个血淋淋的字:鼓励——无视母爱的付出,无视现在一些人缺少对老人的关注,甚至是无视母亲们遭受到的不公正,而去赞美现实中加诸于她们身上不得不承受的苦难。这实在是一种很怪异的现象。我无法想象当一个受难的母亲怎么去亲吻她的孩子,以及双方是怎样的心情?
歌曲《懂你》曾传唱一时,其MTV的画面就是一个受苦的母亲。这样首凄婉哀伤的歌充满了赞美和哀怜,唱出了一个感恩的儿子的心态。但是整首歌依然是停留在了“你的寂寞和我的心痛在一起”,“告诉你我一直懂你”的那种遥远的怀念,心灵的感动上。我无意怀疑这首歌所表达的对母亲的爱是否真诚,但是“懂你”只是一个感恩的初级阶段。谁知天下父母心?对辛苦养育了自己的母亲,“懂你”这种心灵上的感悟显然是不够的,“懂你”之后,是不是该有世纪的行动来帮助母亲改变困境呢?是不是该有动作让“你的幸福和我的欢乐在一起”呢?
中国的母亲花是萱草花,又叫忘忧草,她们的欲望很小,极容易满足,所以知足常乐。她们的大爱无疆,所以灵魂常常得以安生,幸福常常溢于言表。然而可悲的他们常常使别人忘记忧愁,却独自将所有的忧愁扛起了。国际慈善组织“救助儿童”(SaveTheChildren)日前公布了本年度的“妈妈幸福指数”,幸福指数高则代表当地妈妈的生活好,排名低则代表当地妈妈生活困苦。在本次妈妈幸福指数排名中,北欧国家挪威名列第一,中国在77个发展中国家中排第18位。所以我看赞赏没有必要,因为对于母亲来说赞美从来不缺少。如何让母亲们感受到子女的爱,并尽力改变她们的处境,让她们幸福才是一个为人子女者在母亲节所应有的精神:感恩,除了赞美更要行动。这是我们真正应该思考的问题和担当的责任。
说到这,我想起在生活中其实还有其它诸如母亲这样默默忍受着苦难的人,甚至还有在匍匐着前进的人们。曾有人指出:“赞美他们的勤劳(卖命),赞扬他们坚韧(禁折腾),赞美他们任劳任怨(奴性),赞美的结果就是鼓励,中国人一直在鼓励人民遭受苦难的能力。”我们爱我们的母亲,我们不想她们继续受苦,所以不要止步于歌颂。同样,我们也爱这个国家,爱这个民族,所以停止歌颂苦难。温家宝总理说:“公平与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。”正视苦难和遭受的不公,思考如何去补偿,如何去改善吧,这或许才是眼下最急迫的事情。